千米饮食网
懂美食,懂养生,更懂生活!-----千米饮食
饮食禁忌 异国美味 宝宝饮食 孕妇饮食 老人饮食 煲汤大全 面条大全 粥谱大全 饮食问答 居家常识 美食百科 疾病饮食 护眼饮食 养生百科
首页 > 食材功效

白鲜皮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作用及搭配食用禁忌等百科介绍

编辑:千米饮食网 浏览:

  性寒;味苦咸;归脾、胃经。

  功效

  祛风,燥湿,清热,解毒。治风热疮毒,疥癣,皮肤痒疹,风湿痹痛,黄疸。

  禁忌

  虚寒证忌服。

  白鲜皮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,入药的是白鲜的根皮,产于辽宁、河北、四川、江苏等地。春秋采挖,去须根和外部糙皮,纵向剖开,抽去木心,切片,晒干用。

  白鲜皮出自《药性论》,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主要用来治疗“头风,黄疸,可逆,淋沥。女子阴中肿痛,湿痹死肌,不可屈伸起止行步。”

白鲜皮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作用及搭配食用禁忌等百科介绍---千米饮食网

  白鲜皮

白鲜皮的营养价值和功效作用及搭配食用禁忌等百科介绍---千米饮食网

  白鲜花

  白鲜皮的作用

  白鲜皮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皮的根皮。味苦,性寒。白鲜皮药用价值较高,功效清热燥湿,祛风解毒。内服主要用于清热燥湿,泻火解毒,祛风止痒,黄疸尿赤,湿热痹痛;外用于湿疹,疥癣,皮肤瘙痒,肌肤溃烂,黄水淋漓等症。白鲜皮药用历史悠久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现代医学研究及临床应用证明,白鲜皮含有白鲜碱,白鲜内脂、谷甾醇、胆碱、梣皮酮等。对多种致病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。白鲜皮还有解热作用。

  (一)白鲜皮的作用

  清肺止咳。

  火热之邪,上灼于肺,伤津劫液,阻遏气道,使肺之肃降无权。其症可见:咳嗽气粗,痰黄而稠,鼻咽干燥,面唇红赤,烦渴便秘。白鲜皮苦、寒,入肺经,可清在肺之热邪,金气清肃,咳嗽自消。

  清热利湿。

  白鲜皮昧苦、性寒,苦能燥湿,寒能清热,故可用于因湿热而致各种病症。《本草纲目》:“白鲜皮气寒善行,味苦性燥,为诸黄风痹要药。”

  祛风燥湿。

  《本草原始》:“白鲜皮入肺经,故能祛风,入小肠经,故能去湿。夫风湿既除,则血气自活而热亦去。”

  清热解毒。

  白鲜皮苦、寒,具清热解毒之功效。《药性论》;“治一切热毒风、恶风、风疮、疥癣……。”《神农本草经》:“主头风……女子阴中肿痛。”

  清热定惊。

  白鲜皮苦寒,其清热、泻火力强,故用于因热则生风之候。

  其它作用。

  白鲜碱、茵芋碱及崖椒碱的混合物能降低肾上腺素对豚鼠精囊的作用,茵芋碱能使肌肉麻痹,并可因累及心肌而引起哺乳动物血压进行性下降。茵芋碱能提高横纹肌的张力,加强脊髓反射的兴奋性,葫芦巴碱药理活性弱,但早年有报告其在神经肌肉标本能降低神经的时值,对肌肉的时值则先降低后增加,此外,葫芦巴碱有一定抗癌作用,12.5mg/kg能使P388白血病小鼠生命延长31%。

  【药理作用】

  抑制免疫、抗变态反应和抗炎。

  对体液免疫有抑制作用,对抗体生成细胞的增殖和循环抗体的生成均有抑制作用。并且在抑制免疫的同时,不导致脾脏萎缩。可显著抑制致敏T淋巴细胞释放淋巴因子,显著抑制小鼠接触性皮炎和缫Ⅳ型变态反应以及迟发型超敏反应。对非特异性炎症和变态反应性炎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。

  抗癌。

  本品有抗癌作用,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核酸代谢。使动物肿瘤细胞明显坏死,瘤体缩小,有大量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包围肿瘤细胞。白鲜碱、胡芦巴碱、梣酮和挥发油为抗癌的有效成分。

  抗菌、解热、镇静。

  其多种生物碱对多种细菌和真菌有抑制作用。白鲜皮茵芋碱有解热降温和镇静镇痛功效。

  对心血管。

  白鲜碱小量时兴奋离体蛙心,使心肌张力增强,心脏每搏输出量和每分钟输出量均增加。所含花椒碱有抗心律失常作用。茵芋碱有麻黄碱样作用,能使猫血管收缩,血压上升,冠脉扩张。此外,在紫外线照射下,白鲜碱能与DNA之双螺旋结构中的嘧啶碱基形成加成物,这一作用与牛皮癣治疗药8一甲氧补骨脂素相似;白鲜皮尚有抑制真菌的作用。

  关于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。

  白鲜皮是一味免疫抑制药,又是抗过敏、抗变态反应药,临床对急慢性皮肤过敏有效,如荨麻疹、过敏性皮炎、药疹、接触性皮炎、过敏性紫癜、银屑病、白塞病等。常与地肤子、土茯苓、黄芩等同用。

  白鲜碱能使紫外线在体内发挥作用,并又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,因此对银屑病更为适宜,与土茯苓、紫草、虎杖等同用。

  本品对有红斑狼疮光敏感者可能不利。

  本品外用还能治疗真菌感染之癣疮。

  白鲜皮的功效

  【性味】 苦咸,寒。

  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寒。"

  ②《别录》:"咸,无毒。"

  ③《本草述》:"苦微咸微辛。"

  【归经】 入脾、胃经。

  ①《纲目》:"入足太阴、阳明经,兼人手太阴、阳明。"

  ②《本草原始》:"入肺、小肠经。"

  ③《本草从新》:"入脾、胃,兼入膀胱、小肠。"

转载请标明出处:http://www.kmysw.com/scgx/9112.html

返回首页| 联系我们|建议反馈| 在线投稿| 留言反馈| 友情链接| 友情赞助| 加入收藏| 网站建议| 网站地图
免责申明: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及网友提供,如有侵权请告之删除!千米饮食网不负责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,对此亦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。
版权所有:千米饮食网 http://www.kmysw.com/ 苏ICP备17007260号-3
Copyright(©) 2015 - www.kmysw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